高中物理力学、电磁学,是主要的2大板块,此外还有光学、热学以及现代物理;由于学科体系性的特点,基本都是从力学开始学习。这次主要介绍直线运动内容,深层次分析学习顺序设计以及考点总结。
先看到直线运动学体系。生活中,基本都遵循这样的规律,在认识一个人时,你可能需要知道他叫什么,紧接着能描述他具有哪些特征。运动学也是一样的,需要知道什么是运动学,怎么描述最基本的运动,又如何描述复杂的运动。
因而,课本是这样的学习顺序:
运动学的基本概念,即考察位移、速度、加速度的理解;紧接着,需要描述运动,即考察基础公式和基础图像;随着理解加深,丰富描述的多样化,即考察推导公式、复杂图像;当单过程运动熟练掌握,则开启多过程的理解,即考察公式的综合应用;能吃透单对象的所有运动,则多对象综合也需要掌握,即考察追击相遇问题;当普适的运动都熟练掌握,进而在运动学的结尾,学习理想化的特殊运动——自由落体;考察初速度=0的匀变速运动的特性。
再看到静力学学习顺序:
起初学习基本的力,要知道有什么力?即重力、弹力、摩擦力;弹力大小具有公式,则针对考察弹簧模型;力的矢量特性,要求怎么画力?需要能根据力本质画力方向,求力大小,即考察受力分析;能做出正确的受力分析,又如何处理力?考察力合成、力分解,矢量三角形力处理;静态力主要处理力平衡问题,考察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,包括矢量三角形、相似三角形、矢量圆模型。
最后,牛顿3大定律总结,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,当合外力不为零,则物体将不再保持平衡。从第1板块逐一认识运动,到第2板块认识力,则进入力对运动影响的综合考察,即牛二应用,解决力不平衡问题。
包括:基础牛二应用、超失重问题、连接体问题、瞬间性问题、板块问题、传送带问题。
以上,基本囊括直线运动内容和考点,以及相应的学习顺序设计,需要同学们有考点意识,在做题时就能更精确地定位到,出题者的意图,提高做题正确率!